查看原文
其他

李敬寅 作品 / 2020毕业生

李宇喆 绘画艺术坏蛋店II 2022-08-13
绘画艺术坏蛋店首届“不得不服”毕业生征稿活动自7月10号以来,评选委员组已经累计进行了15轮线上评选工作,近140位海内外毕业生参与的作品初选、二次评选及三次评选,包括绘画、装置、行为、摄影、多媒体等作品。最终根据评委的投票数,目前已经评选出评委组投票前20名的选手名次。
接下来的环节是:每位参与“不得不服”评选的作品都将会陆续以随机顺序的方式,出现在绘画艺术坏蛋店的公众号每日推送中,最终的结果会否是一个大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李敬寅 作品 / 2020毕业生

李敬寅,2015年就读天津美院雕塑系,2020年毕业目前工作生活于天津。







毕业作品:《昨日如谜》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木材,金属为主)

尺寸:300×300×280 cm

时间:2020年


作品阐述:不知何时起对于昨日的记忆越来越虚渺,甚至自己也不确定那些记忆是否属于昨日还是更早的时间,此刻与昨日的距离像被难以名状的空白所填满。只要一切都停下来的话,过去的记忆就像一堆乱码,会随机,毫无关联地闪出,仿佛只有身体是诚实的。作品中常出现身体或身体的某一局部,结合自身记忆里频繁出现的场景和符号,在某种意义上阐释了身体记忆的虚幻感以及个人对生活的观感。

Description: I don't know when the memory of yesterday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vague, and even I am not sure whether those memoriesbelong to yesterday or earlier. The distance between now and yesterday seems tobe filled with an indescribable blank. As long as everything stops, the memoryof the past is like a pile of random, irrelevant flash out, as if only the bodyis honest. The body or a part of the body often appears in the works. Combinedwith the scenes and symbols frequently appearing in one's own memory, thispaper explains the illusory feeling of body memory and personal perception oflife in a certain sense.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创作手稿




展览现场











往年作品


绘画类



初潮

20×40cm

2017







少女肖像

18×23cm

2018







少女肖像

20×25cm

2017







生命装置

60×60cm

2017







写生一隅

60×50cm

2016







蝴蝶梦

18×20cm

2016







写生一隅

120×60cm

2018







写生一隅

60×60cm

2018







宏村

30×20cm

2016








18×23cm

2018







卡夫卡

18×23cm

2019







椎名林檎

18×23cm

2018







少女肖像

18×23cm

2018







综合材料类



《呼吸失重》系列
时间:2019.3 月 
数量:3件
材料:金属,木头,轻黏土,丙烯,输液管,铁丝,灯管。

 

这组作品在创作之初是受到材料的限制而制定的方案(当时只有金属和木头),通过仅有的金属与木头制定大结构,想法与观念是在不断具化的过程中丰富的。用三角架的呈现方式来建构基座,通过“三条腿”将作品本身拟人化,也具备了一种轻盈感(古代三脚杯器)。在金属与木头的造型上,顺应着轻盈感这个态势进行蔓延。一个是螺旋式的上升感,一个是烟雾式的重叠感,一个是倒金字塔的架构感,木头金属架构的蔓延与扩散,形成一种线状的轨迹。再用新的材料丰富作品的信息量。还是抓住轻盈与蔓延两个关键词作为填充的中心点,我使用轻黏土来作为从底座到作品上端的过渡,再用丙烯涂在手上,从下部一点点的抓到最上面,在黏土上留下手掌的抓痕,抓痕作为蔓延的痕迹。为了让作品的轻盈感更加突出,想到了灯光,视觉上的轻盈感,便在雕塑的内部添加了灯管,使其弯曲变形更加的有机生动。想让灯光的扩散更加有形状,用铁丝穿进输液管中,使其弯曲定型,缠缚在灯管上。这样作品的轻盈与蔓延感变得能为观众所展现。

使用输液管铁丝做造型,是我在之前的作品中做过呼吸系列的使用经验。三件作品都具备一些拟人的特质,与人体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灯光输液管对应人体的呼吸转化系统,三脚底座对应。














《银河快递》系列
时间:2019.3
数量:三件
材料:木头,金属,轻黏土,铁丝,输液管
 
记得看到菅木志雄的一件作品:他使用的材料为枕木,在创作前他收集了大量的树杈,最后依据不同树杈之间的分叉与结构,来摆放安置镇墓的位置。这给了我方法论的启示,关于创作如何从自然中来,如何实现他们语言的转换。
我使用木棍,将其两两固定为十字状,制作若干组,这样十字的木棍就成为了相对高级的造型单元,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发挥可能性,依靠一种外界为依据,雪花的结构,利用里面的米字型,v字型作为木棍重叠后的图像进行立体的隼接。使木棍的立体造型在平面中的投影隐含雪花的元素(条件限制,木棍偏粗,效果不明显)。为了让作品更加具备主观独立性,加入钢筋线性元素来丰富,为了让两种材料更加具备整体效果,我调整了木棍部分的重心,使其自身不能够自立,必须要依靠和钢筋的补充才能够自立。钢筋的造型像是发射的塔尖,建筑的结构等等,为了加固和丰富木棍部分,使其具有器物感,像是异世界的某个日常物品一样。









《直觉景观》系列
时间:2019.3
数量:九件
材料:硬纸板,热敏纸,胶棒,铁丝,轻黏土
 
直觉景观系列是我实验的新观看方法:眼睛一直观看一个事物,手凭着感觉在纸面上写生下来那个观看的物体。眼与手作为感官用各自的方式感受记录物体,最终手绘的图像肯定会与实物有很大的出入,这种出入就是我这个实验的趣味点。用热熔枪在热敏纸上面绘画,留下像水滴般的笔触。再将它粘在硬纸板上,用铁丝折成底座固定好。便重新创造了直觉中的客观事物,记录九件物品,将其重组摆放,形成一道新的,平行于现实的直觉景观。










《云的九种烦恼》系列
时间:2019.3
数量:9件
材料:纸本,蜡,热熔枪,丙烯,热敏纸

 

很多中外的小说,每个人都有各自所面对的困境与烦恼,无论中外,那些烦恼有大量的共同之处。这里我想借用一个第三者的视角来说出这些烦恼,选择了与人的情绪有大量共通点的云充当第三者,云和人的面相有种异曲同工之妙,人的情绪需要通过很微妙的表情能够感受得到,云也是如此,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着,飘忽不定。

我燃烧蜡烛留下的蜡液,用火烧热敏纸留下的斑点,将他们进行拼贴组合。用热熔枪写下那九种烦恼,贴在云的下面。是一种图解式的诠释。









《折痕》系列
时间:2018.10
数量:12张
材料:水墨,纸本

 

作品始于我通过视频记录自己双手捏泥的画面,之后截取一些图片,将泥与背景的部分全部改成黑色,然后通过水墨画在纸上,再通过ps将纸左右对折,形成一幅全新的图像,是为不可名状之物名状。

通过放大,黑化,水墨手绘,对折这几重改造,使图像越来越失去它原本的可识别性,通过材料的转化,强化原始图像本不受注意的点。是关于手部语言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墙上的故事系列


《墙上的故事》系列并不算严格意义的绘画,这其中的大量素材来自摄影以及滤镜等处理,之后结合手绘组合而成的拼贴作品。素材几乎全部取自日常生活中的墙面,是“墙上的斑点”的集合,这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墙上的斑点》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墙面上的痕迹颜色与形状本身属于一种无意识的手绘,加以引导性的拼贴重组使其具有联想性,画面就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向了。这是我在这个系列里所做的尝试。



封面


一滩咖啡渍

2020







搅拌机

2020







鲨鱼茶壶

2020







水面白杨

2020







山火

2020







马约尔的躯干

2020







海河音阶

2020







河边的夜

2020







栖息
2020






隐藏的面孔

2020







蚁穴—蛇岭系列



封面


序曲1

纸本丙烯

2018







序曲2

纸本丙烯

2018







序曲3

纸本丙烯

2018







序曲4

纸本丙烯

2018







蚁穴(the  hole)
 
蚁穴。纠缠不清如影随形。他是我必然要经历的,他是考验。实事也证明,逃避的方法是不能避免问题存在的,唯有面对他。真是残忍。我能想到的结果是克服,或许在我适应蚁穴之后他就消失了,这是对于我来讲,即便客观上他还是存在。还有一种情形,最初蚁穴的苗头培养了我对此的敏感性,是我的这种敏感助长了蚁穴,使其泛滥。如果我一直处于一种不在意的状态可能就会避免蚁穴在我身上发生.
    我想明白,归根结底是我决定蚁穴是否存在,我越是在意,他便在我脑内不断回响。但是情景发生,由震慑到憎恨,谁能够不受这影响呢?这个交涉到底还是不对等的。那解决的方法到底在哪呢?
以上的文字都是我在发掘并定义“蚁穴”这个概念。整个过程没有明确的起始点,全是一些源自生活事件,并且一直在变化进展着,我做的就是试图把握运作所有事件的更大的规律,当我开始关注到“蚁穴”时,就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能够用这个概念得到概括,并且反复的重复出现,让我不断确信这个概念是有价值的,我还要再继续更深层次的发掘。
The  Hole,更能准确地表达“蚁穴”这个含义,孔,洞,深邃,缺陷,绝境.
ps:蚁穴这个课题是在不断进行着的,它时刻都在发生和改变,我也在时刻察觉和概括它。这个课题会一直进行下去。




蚁穴1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2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3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4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5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6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7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8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9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10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11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12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13

纸本丙烯拼贴







蚁穴14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continuousridge)
素材收集时间:2017——2018;作品创作时间:2018.10月初——12月初
 
题材来自我从2017至2018年间的旅游与感悟。它在形式上作为蚁穴系列的对应作品,一个是在微观上(固定场域受空间限制的感受)的表述,一个是在宏观上(置身于更广阔的空间与环境变化带来的体验)的表述。
就像天上的事与人间的事一样,两者都在同时发生着,并在最隐蔽的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存在于意识之外的宇宙规律,它既能宏观到掌控所有,又能微观到每件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它先于我们,并且促成了我们的存在,对此我们几乎难以追根溯源,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体验的价值大于得到真相的价值。去观测自身所处的领域,去赋予它们一种新的形式,创造出自己逻辑里的意义与真相。也许在某些未知的地方,我们已经与真正的规律紧密交织在一起。



蛇岭1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2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3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4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5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6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7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8

纸本丙烯拼贴







蛇岭9

纸本丙烯拼贴







©李敬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